網頁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質與量

質與量是不是該劃做一個等號?

舉個例子:工程師在撰寫程式時,有快有慢。一個有經驗的工程師有可能會花了很多時間在架構一些提需求時未考慮的事宜,有時也可以很快速的完成複雜的需求。 這要如何衡量價值。

以最近在做的 dashboard 為例,呈現出每日校外換證的漂亮曲線圖。很棒的想法,但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機器的效能、coding 人員的腦汁汗水 ……等。一個頁面的執行到呈現出結果需要耗費 40-50秒,到最終的修改完成版能在 1秒內執行完成達要相同的呈現結果。同樣逹成一件事,但可以用與可以穩定的用、有效率的用那可能不會指的是相同一件事。

另一個例子,一個穩定的系統與一個常常定時出現狀況的系統:常常出現狀況的系統,負責人員很積極有效率的,可以迅速的恢復該服務,這讓使用者的印象分數是加分呢?還是減分呢?一個穩定的系統,它為什麼穩定。穩定到幾乎讓人忘了維護者的存在,維護者有做了什麼付出什麼,這是加分呢?還是減分?這又讓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在討論什麼叫好的產品。是永久不會故障的燈泡呢?還是時間到了會自動故障的燈泡呢?

相關資料: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Dashboard 溫度感測

前些天(103.04.18)開一個關於 dashboard 的會議,主要是要討論要將那些資料項目採用 Dashboard 的方式呈現。於會議中同仁提及到一個我覺得還蠻好玩的想法。

因為自從實施節能後,館內空調的溫度會設定於某一個固定的溫度。但是自從這樣做後,常常被學生反應某區太熱或太冷。當然溫度每個人的感受本來就很主觀,不過也許建置 Dashboard 溫度感測後,可以讓使用者了解所前往的區域目前的溫度,他可以有個資訊來參考,再決定要不要前往該區,也許能降低此方面的困擾。

稍微實做了一下。前端的頁面是利用 Google Chart 來產生溫度計的效果。至於後端的資料來源則仍需請廠商協助提供界接的方式。

相關資料:
 成品示意圖: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Timeline @ NTHU Library


Timeline 的呈現方式有很多種。也有許多不同的專案可供選擇。

現在要做介紹的 TimelineJS 這個就很棒。TimelineJS 中文資料不多。其實要應用它真的很容易,若將要呈現的資料選擇放在 Google Docs上,其實可以很快的將這個應用給迅速架設起來。實作的方式在它的網站上就說明了很清楚了,在這就不多做說明。

雖然可以選擇使用 KnightLab's CDN 的服務,但我的習慣還是將程式的原始碼放在自家的機器內,它的專案程式碼可以到 GitHub 下載。下載完成後,解壓縮後,在目錄內有相關的範例檔案,直接拿它的範例檔案來做修改即可。

相關資料: